汴文广旅提字〔2024〕24号 签发人:陈连富
对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
第487号提案的答复
申山委员:
您提出的《关于在我市进一步营造文化氛围的提案》收悉,现答复如下:
如您所言,开封是闻名中外的八朝古都,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,有4100年的建城史和575年建都史,城垣格局历经战国魏大梁城,并在唐汴州城时期基本形成,运河穿城而过。一千多年来,古城城市格局和中轴线始终未变,古城风貌犹为彰显。近年来 , 开封市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 ,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, 全面落实省“文旅文创融合战略”, 发挥文旅资源优势 , 坚持文旅强市,着力建设世界历史文化名都和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。2023年全市接待游客9983.6万人次,旅游综合收入727.88亿元,与2019年同比分别增长25.43%和15.07%,开封文旅复苏态势良好。
看到成绩的同时,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开封仍需在城市文化内涵发掘、城市品牌形象宣传和文旅深度融合等方面下大功夫。
- 进一步活化历史资源,发挥文化优势。
- 发展宋文化定制旅游。
坚持“五个全域”,按照“城市即公园,旅游即生活”理念,发挥宋文化、黄河文化、红色文化等资源优势,把文化元素、休闲业态全面融入“四厢二十坊”建设,植入商业设施、产业园区、街区社区、公园绿地,推动城市更新,强化旅游赋能,打造主客共享的高品质幸福生活新空间,把宋都古城建设成特色浓郁的文化大公园。依托宋文化主题A级景区、考古遗址、历史街区、文博场馆和特色消费场景,培育一批精品线路,发展以宋文化为主要内容的高端研学游、大众体验游、区域联程游。实施“宋服推广计划”,在重点景区设立“穿越换装馆”,形成浓厚的“宋潮风”。
- 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实现新突破。
一是文物保护利用成效显著。修订完善《北宋东京城遗址保护规划大纲》,编制印发《开封市“十四五”文旅融合发展规划》。加快编制《开封市文化遗产保护展示总体规划》《黄河国家文化公园(开封段)建设保护规划》。完成开封大南门、宋门、曹门城墙贯通与环境整治工程方案设计和上报工作。实施文物保护工程,共获批专项资金3753万元,完成国省保规划编制2个、工程设计方案编制9个、“三防”方案编制11个,完成文物保护维修工程9处。全年累计开展文物安全检查30余次,查处并整改安全隐患20余处。州桥遗址、顺天门遗址本体保护工作顺利推进,州桥及附近汴河遗址考古项目入选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。我市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名单,全省唯一。二是文博行业成绩斐然。市博物馆入选全国博物馆(展览)海外影响力百强榜单,被评为河南省优秀科普教育基地。参加日本“大丝绸之路”展,助力宋文化积极“走出去”,新增1家非国有博物馆,2019年以来共计新增10家。
- 非遗传承保护展示创新推进。
成功举办“正月十五闹元宵 百家非遗进景区”、“文化进万家——视频直播家乡年”、首届“中国·开封宋文化非遗节”等系列活动。成立非遗专家评审委员会,开展“河南非遗一张图”线上填报工作,完善非遗资源数据库,开通了开封文旅非遗官方抖音账号。组织32场“欢乐周末+非遗市集”活动,累计吸引市民游客200余万人次参与。参加国家文旅部、北京市等组织的交流活动20余场,累计参展非遗项目100余个,组织线上非遗传承实践活动58场。开封汴绣厂入选“2023-2025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”。今年我们将实施“非遗点亮计划”。服务乡村振兴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,挖掘整合非遗资源,在乡村建设非遗工坊、落地非遗空间,扎实推进非遗“进社区、进景区、进街区、进民宿”。
- 加大宣传推介力度,提升城市品牌影响力。
我们坚持把宋文化的挖掘利用作为主要抓手,全力塑造 “ 一城宋韵,东京梦华 ”主题形象,形成 “ 宋文化看开封 ” 的社会共识。深入挖掘节会、民俗、美学等宋文化元素,“ 东京梦华 ”“ 菊香汴梁 ”“ 大宋中国年 ”等优势品牌进一步擦亮 。“宋潮生活之旅”品牌体系工程入选文旅部国内旅游宣传推广优秀案例;中国(开封)清明文化节荣获“中国节事卓越品牌”奖;《 大宋· 东京梦华 》被《 中国旅游报 》 称为全国文旅融合的典范 。2023 年大宋中国年活动期 间 , 推出宋都大庙会·灯 会、主题艺术展览、民俗展演、专属通关文牒等文旅产品,春节假日7天,全市接待游客 714.16 万人次,同比增长 624.7% ;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4.81亿元 , 同比增长801.9% 。2023年中国(开封)清明文化节期间,开展 “ 来趣宋潮 ” 踏春大巡游 、“ 宋潮戏剧节 ”等活动 , 让市民游客“ 沉浸式 ”体验大宋风情。依托传统节日和二十四节气开展了“ 一城宋韵 月月有节 ”系列宣传活动 ,与央视合作推出清明、端午、中秋特别节目 , 推出了“ 大宋运动会 ”IP。重点抓好10个重要展示点 14 个数字化项目,主动融入“ 行走河南·读懂中国 ”品牌体系 。连续举办 7 届两宋论坛 , 共同推动宋文化品牌做大做强。纪录片《 开封府题名记碑 》 在中纪委网站播出 ,《千年苏颂》 《黄河人黄河魂》 分获“ 河南省纪录片奖 ”二 、三等奖 。制作古城保护和文旅发展宣传片《一座看不见高楼的城市》和动画版文旅宣传片《坚守》,产生较好反响 。在日本大阪举办“茶和天下 豫见宋潮”沉浸式艺术展和“一城宋韵 东京梦华”开封文旅专场推介会,受到中国驻大阪总领事馆肯定。积极参加第37届香港国际旅游展、“2023海峡两岸台北夏季旅展”等活动,全面推介开封之美、开封之韵、开封之味、开封之夜、文旅演艺以及研学开封等品牌线路,受到当地民众和游客的欢迎。实施“引客入汴”工程,迎来我省首批国内系列旅游包机团队50架次,全年共招徕大型团队50余批次,城市品牌吸引力显著增强。坚持主媒发声、新媒体发力、网红参与的传播矩阵,持续放大宣传效果。全年发稿1183篇,其中国家级媒体发稿85篇,省级媒体852篇;新媒体矩阵发布图文、视频1337条,浏览量1500余万。“大宋中国年”期间,我市文旅活动在央视、新华社等央级媒体报道14次。“ 一城宋韵 东京梦华 ”的城市文旅主题形象越发鲜明 。
- 加强文旅融合,延续城市历史文脉。
坚持“ 以文塑旅、以旅彰文、文旅融合、双向发力 ”发展理念,培育文旅融合发展业态 。一是重大项目加快建设。2023年全市共确定市级重点文旅项目36个,项目总投资414亿元,完成年度投资74.22亿元。北宋东京城顺天门遗址博物馆、黄河湾、夷门新州、黄河悬河文化展示馆等10余个重大文旅项目建设稳步推进,“行走河南·读懂中国”百大标识3个数字化展示项目顺利实施,清明上河园三期、开封府二期投入运营。二是景区、街区持续提升。通许县雨诺生态园获评3A级景区。清园正式推出升级版《岳飞枪挑小梁王》,《大宋•东京梦华》入选全国旅游演艺精品名录,成为全国文旅融合典范。七盛角、鼓楼特色文化街区获评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。三是研学旅行大格局加快构建。成功举办2023中国·开封研学旅行博览会,发布十大研学精品线路,累计打造研学旅行基地(营地)30余个,开发研学课程500多节,2节课程获评省研学实践教育精品课程,2条研学线路入选省研学旅行特色线路。全年累计接待研学团队335万人次,“研学开封 知行中国”研学品牌初步叫响。四是乡村旅游取得新进展。新增7个省级乡村旅游特色村、7个乡村旅游康养示范村、5个休闲观光园区、3个特色生态旅游示范镇、1个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、1个文化产业特色村,县域文化旅游承载能力持续提升。五是夜间文旅蓬勃发展。出台《开封市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考核办法》,考评10家单位,推动业态集聚、消费升级。推出地标美食,培育宋“潮”夜市、宋“潮”雅集,串联“知味开封”精品线路。星光天地举办“夏日夜市市集”引进摊位120余家,万岁山景区举办夜间音乐节,建业七盛角成为新晋网红夜肆打卡地。我市成功入选“大众旅游·美食系列•十城”。六是宋服产业逐步成型。持续开展“宋服推广计划”,举办宋服推广暨宋服妆造品质提升培训会,鼓励A级景区、商业街区开设宋服妆造馆。清明上河园推出大宋盛世婚礼,半亩园入驻汉服店20余个。七是沉浸式文旅业态和智慧旅游渐成规模。实施宋元宇宙虚实共融文旅场景开发工程,宋都御街示范项目已完成80%。打造中国开封“剧本娱乐之城”,宋潮之心剧本娱乐产业总部基地招商入驻55家,入驻率达到70%。清园的《飞跃清明上河图》球幕影院入选文旅部首批全国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试点项目。国家文化出口基地·双创园获评第一批河南省旅游科技示范园区试点单位。我市成功入选第五批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。八是旅游文创产业持续发展。评选第四届“开封礼物”。依托朱仙镇国际版画基地开发文创产品20余种、旅游商品10余种,启动国际版画基地文创中心项目。推动百年白记、王大昌、兴盛德等老字号入驻永辉超市、大宏喜来登酒店、清明上河园等平台。穆家桥街形成非遗产品集群。开封市博物馆、图书馆获评第二届全国文博百强文创产品单位。九是智库建设进一步加强。挂牌成立河南省文旅文创融合创新开封基地、城市考古与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开封工作站、开封市宋文化传承保护中心、开封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四家机构。组建开封市文化和旅游产业专家库。
希望更多的像您这样的有识之士来关注开封文化旅游的发展。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,坚持创意驱动、科技赋能、项目支撑、跨界融合,持之以恒推进文旅文创融合战略,全面塑造“一城宋韵 东京梦华”城市IP,加快建设文旅强市,叫响“宋文化看开封”。
联系单位:开封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资源开发科
联系电话:23931551
2024年6月11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