创建东亚文化之都,从开封市博物馆馆藏古代日本、朝鲜钱币管窥东亚经济文化交流史

2022-06-15 16:01:50 来源:本站


东亚文化之都创建导则中要求形成文物数据库和在线展示平台,弘扬“东亚意识、文化交融、彼此欣赏”的“东亚文化之都”精神,开封市博物馆通过对文物的研究开发与在线展示,让我们通过馆藏古钱币管窥东亚经济文化交流史。

中日韩一衣带水,两千多年来文化交流与经贸往来频繁,在历史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以中国为核心的东亚儒家文化圈。货币是经贸交流的基础,除政治、文化制度全面仿照中国外,古代日本和朝鲜铸币也仿效中国的方孔圆钱,正面用中文楷书,背文有记地、记值、记天干地支等信息。在日本、韩国多地不断出土有种类丰富与数量庞大的中国古代钱币,日、韩古代钱币在中国也较为常见。开封市博物馆藏有一定数量的日、韩古代钱币,为我们了解中日韩古代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。

 

 


馆藏日本和同开珎铜钱,直径2.32厘米,穿径0.67厘米,厚0.16厘米。日本是最早开始仿铸中国钱币的国家。和同开珎铜钱仿铸于奈良朝元明天皇和铜元年(公元708年),即我国的唐中宗景龙二年。钱文、制式皆仿唐开元通宝,多数人认为钱文“和同”系年号“和铜”省写,“开珎”为“开元通宝”缩语,“珎”取自繁体宝字的中部部分。唐代经济文化高度发达,日本多次派遣唐使入唐,中日贸易与文化交流频繁,此钱随之传入。


 


馆藏日本背“文”宽永通宝铜钱,直径2.52厘米,穿径0.6厘米,厚0.13厘米。宽永通宝铜钱始铸于江户时代后水尾天皇宽永十三年(1636年),最初以红铜制造,后来在江户中期由于铜价上升,以铜六铅四的合金铸造。宽永通宝是从宽永到江户幕府末期被广泛使用的最通用货币,前后流通二百余年,铸行量最大,流入我国的数量也最多。

  

 


馆藏朝鲜通宝铜钱,直径2.44厘米,穿径0.58厘米,厚0.1厘米,“朝鲜通宝”四字雄浑朴茂,笔画清晰,直读,光背无文。936年,高丽统一了朝鲜,983年后开始铸造铁钱。到了肃宗三年(1097年)开始仿中国铸造钱币,《宋史·外国传·高丽》记载:“祟宁(1102-1106年)后,始学鼓铸,有海东通宝、重宝、三韩通宝三种钱。1392年,将军李成桂推翻高丽王朝,自立为王,并改国号为“朝鲜”。李氏朝鲜时期的货币文化深受中国影响,世宗五年(1423年)九月开始铸造朝鲜通宝铜钱,《世宗实录》记载:“世宗五年九月甲午,户曹启曰:‘铜钱乃中国历代所用,请以唐开元钱为准,积十钱重一两,文曰朝鲜通宝。’”朝鲜通宝是朝鲜货币史上唯一记国号的钱币。

 

 


 馆藏朝鲜背“户日”字常平通宝,直径2.52厘米,穿径0.6厘米,厚0.13厘米。15世纪以来,因铜料匮乏,朝鲜的铜币铸造大量减少,但是到了17世纪20年代,铸币又活跃起来。朝鲜李朝仁祖李倧十一年(1633年),户曹判官金起宗建议重铸铜币,这一次铸造的就是著名的常平通宝,其铸行时间长达260年之久,在中近代朝鲜货币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