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绣绷花鸟逐时新,活色生香可夺真。”汴绣,以绣工精致、格调高雅著称,历史悠久,素有“国宝”之称。作为国家级非遗项目汴绣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,已到耄耋之年的王素花,在近日举办的2021“河南非遗年度人物”推选宣传活动中再获殊荣。从苦心钻研学艺的刺绣女红;到家喻户晓的汴绣大师,王素花在汴绣的道路上,已经走过了60余年的光阴。
荣誉背后
初心炽热
走进开封素花宋绣博物馆,一幅幅精美绝伦的刺绣作品鳞次栉比。展厅内,气势宏大的长卷《清明上河图》《千里江山图》,古色古韵的《韩熙载夜宴图》,以及雍容华贵的《梦幻牡丹》……让人不禁恍若走进了一场艺术盛会。除了这些精美的刺绣作品,展厅一侧悬挂的照片,见证了王素花过往的荣誉与经历。

汴绣《清明上河图》(局部)
从1957年进入开封汴绣厂,从事汴绣60余年,王素花在汴绣艺术传承和创新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。199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、中国民协联合授予“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家”称号;2003年荣获“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”称号;2005年获得中国工艺美术最高荣誉——“中国工艺美术终身成就奖”;2007年被授予“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”荣誉称号;2009年又被国务院命名为“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(汴绣)代表性传承人”。
汴绣《洛神赋图》(局部)
长期潜心钻研和艺术积累,王素花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,创作出众多优秀的汴绣作品,《清明上河图》《洛神赋图》《百鸟朝凤图》《百骏图》等代表作品,甫一问世就引起广泛关注和高度赞誉,开“汴绣”先河,创绣坛一绝,并荣获多项奖项。

汴绣《百鸟朝凤》(局部)

汴绣《满园春色·牡丹》
不负韶华
勇担重任
王素花出生在黄河以北一个很穷的小村庄,当时家里穷得连温饱都成问题,绣花更是奢望。年少时经历的贫穷和苦难,从来没有消磨她的梦想与坚持,她利用一切机会和时间去学习和钻研刺绣。1957年,王素花进入开封汴绣厂从事汴绣制作,在不到一年的时间,王素花由一名刺绣女工,成为刺绣车间主任。
青年时代的王素花在工作
匠心坚守
薪火相传
“老祖宗留下的刺绣技艺,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挖掘、继承、发展、创新,要让更多的人学会汴绣,把汴绣的技艺一代一代传承下去。”退休后的王素花开始一心致力于汴绣传承。为此,她开办了刺绣厂和刺绣技术培训学校,并且把招生对象定位在贫困地区的农村女孩和城市下岗女工,包吃包住,免费培训,将自己毕生积累的汴绣理论知识和刺绣技艺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员。
王素花与她的徒弟们在一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