宋代陶模文化的跨文化研究 ------宋代文化影响及东亚文化的相互性

2022-08-19 16:50:06 来源:本站

宋代陶模作为文化传播的载体,陶模图像是历史事实的视觉,图像记录了宋代社会经济昌盛、文化繁荣及文化交流频繁、广泛的社会事实。

一是宋代陶模文化源于佛教的“磨喝乐”偶像崇拜。“七夕”时节,手持莲花的童子成为中土“祈子”、“乞巧”、“易男”和祈佑“多子多福”的象征,日本也有“七夕”节崇拜偶像的传统,崇拜偶像是祈佑子女健康成长;

二是陶模图像中既有表现外国人(西域人、马来人等)使者和商人的图像,也见表现外国人表演“七色刀”、“散乐”等游艺的场景,这类图像与宋代绘画中表现的外国使臣、商人和艺人的造型异同,体现了宋代文化的开放与包容;

三是宋代陶模图像中有大量表现“相扑”、“划龙舟”等游艺的场景,这与现代东亚国家的“相扑”、“赛龙舟”等民俗游艺活动相类似,体现了宋代文化的广泛与影响力;

四是宋代陶模图像中有大量表现“围棋”、“傩面”、“戏傀儡”等游艺的场景,这与现代东亚国家的“围棋”、“假面”、“傀儡戏”等民俗游艺活动相类似,体现出宋文化的影响力与东亚文化的相互性;

五是宋代陶模文化传播地区广泛,其传播分布区域与陆上的“丝绸之路”高度重合,考古发现,在韩国海域发现的元代贸易船“新安号”上,有宋元时期的陶模玩具,其中一件与常州出土的陶模一样,体现出宋代文化的认同性与传播力;

六是宋代陶模中的“四喜共用形”研究,是世界古典图案研究的课题,宋代陶模学者魏威、魏跃进在《古代“四喜”共用形初探》中提出,“四喜共用形”初创宋代,其他国家设计的其他“四喜共用形”皆受此图像的影响,美国学者雷.彼得曾专程到大观博物馆考察“四喜娃”共用形。

     ●“四喜共用形,是中外古典纹样研究关注的跨文化研究课题;

     推论中国宋代已流行四喜共用形,引起学界关注;


 

美国学者雷.彼得考察“四喜共用形” 


     

宋代陶模“四喜娃”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7世纪外国共用形

 

 

日本的赛龙舟照片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宋代陶模赛龙舟图像

 


 

日本相扑浮世绘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宋代陶模相扑图像

 




宋代陶模傩面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韩国假面舞照片

 

 

 

 

宋代陶模围棋盘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日本围棋

 

 

 

 

陶模中外国人图像

     

商人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外国使臣

   

 

 

       

胡人献宝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外国“散乐”艺人